鬼絲錯過了電影院上映就在網絡看《三人行》。當時還在掙扎看國語或是粵語版,看看三位主演其中趙薇和鐘漢良都說國語(鬼絲喜歡原音演出),於是選擇國語版看。想了又想,鐘漢良本來就是香港人,最後決定看粵語版。
人就是這樣,慣性以過往經驗去猜測未來動向(鐘漢良演出內地電視劇明明都是國語配音,哈哈)。
分子遇上分子就是化學反應
杜琪峯導演早就借由鐘漢良「歸納說」表達以上慣性,就是大家不要以過往作品的經驗來假設《三》就是延續其公式的作品。
把其公式拆開再組合去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看看其唯一槍戰拍攝方式就知道杜導演正在求變。
選角上會看到杜導演慣用演員如古天樂、林雪和黃浩然等。同時他又會邀請一些新面孔參與演出。
新面孔並不泛指新人,而是演員們早就在其他渠道為人熟識。包括以內地發展為主的鐘漢良、香港兒童節目指標性人物譚玉瑛姐姐都為作品帶來驚喜的人物。
聽聞杜氏劇本都在現場編寫,演員們往往到場開拍前才能得到劇本。
勿論其效率性及演員自我調節,單看杜氏作品時總會發現有趣地方。
從演員們定點企位、角色設定、台詞互動,甚至調動鏡頭都能看見製作團隊精心安排,完全沒有馬虎之感。
這場化學測試不管在票房或口碑上反應不一。成功與否要化學家本人才知道作品是否確切反應自己的想法,反正化學就是要嘗試(Chem is try)嘛﹗
你有壓力 我都有壓力
鬼絲連續看了《三》兩次依然陷入迷惘。究竟《三人行》該以怎樣標準來看呢?虛構與現實的混合?浮誇和切際的角力?
雖然電影都是虛構而成,要不是扯來外星人、緊身衣英雄等奇幻元素的話,電影的基本元素都是建設在真實上才能說服大家。
先說基本元素——配角。沒有配角陪襯的話,電影就缺乏推瀾助湧的借口。
也許大家覺得他們在主線並沒有實質作用,其實他們已經發揮發聲筒的功能。
除了群戲,《三》明顯有幾位配角是亮眼登場。患精神病的盧海鵬被治愈外傷但不能杜絕精神上生病,以非一般的快樂來面對世界。明明洪天明痊癒了卻懶死不走,在醫院拿著筆記本生活的他逃避了自己生活和責任。
王梓軒聽從醫生治療方案,結果卻不如人意。既不積極面對只會終日埋怨。還有悍匪幫(謝天華、黃浩然和施祖男)看似重金又看重情義,鬼絲反而覺得救兄弟不是首要任務,對抗執法機關才是他們的目的。
這些角色經歷是否似曾相識呢?對,每天世界都有這些不同版本的人物出現。是否虛構又現實呢?
至於三位主角就是確保故事不偏不倚走在主線上。飾演醫生的趙薇從「我做得到」的過度自信、「我犯錯了嗎」的自我質疑到「我盡力而為」的量力而為。除非她的人格分裂,否則急速轉變性格實在過於牽強(別忘了故事只是發生在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點)。明顯製作團隊對建立專業形象的開場下了不少功夫,她也是唯一被提及生長背景的角色。非香港本土之人卻在香港打拼,又是一名似曾相識的人物吧?
借古天樂的警察角色說明執法人員都有犯錯的時候,尤其是壓力之下更加容易判斷錯誤,分別在即時認錯或是一錯再錯。整部戲他就徘徊在灰色地帶,可惜走出灰色地帶的壓力點既不癢也不痛。
至於鐘漢良明顯高IQ的悍匪定位上就有點浮誇,把知識掛在唇邊的人竟然做出打劫如此勞動犯罪(網絡犯罪不是容易逃脫嗎)。果然是矛盾的角力啊﹗
《三人行》(又名Three)基本資料
上映年份︰2016
導演︰杜琪峯
編劇︰游乃海,劉浩良,麥天樞
影評資料來源︰
鬼絲錯過了電影院上映就在網絡看《三人行》。當時還在掙扎看國語或是粵語版,看看三位主演其中趙薇和鐘漢良都說國語(鬼絲喜歡原音演出),於是選擇國語版看。想了又想,鐘漢良本來就是香港人,最後決定看粵語版。
人就是這樣,慣性以過往經驗去猜測未來動向(鐘漢良演出內地電視劇明明都是國語配音,哈哈)。
分子遇上分子就是化學反應
杜琪峯導演早就借由鐘漢良「歸納說」表達以上慣性,就是大家不要以過往作品的經驗來假設《三》就是延續其公式的作品。把其公式拆開再組合去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看看其唯一槍戰拍攝方式就知道杜導演正在求變。
選角上會看到杜導演慣用演員如古天樂、林雪和黃浩然等。同時他又會邀請一些新面孔參與演出。新面孔並不泛指新人,而是演員們早就在其他渠道為人熟識。包括以內地發展為主的鐘漢良、香港兒童節目指標性人物譚玉瑛姐姐都為作品帶來驚喜的人物。
聽聞杜氏劇本都在現場編寫,演員們往往到場開拍前才能得到劇本。勿論其效率性及演員自我調節,單看杜氏作品時總會發現有趣地方。從演員們定點企位、角色設定、台詞互動,甚至調動鏡頭都能看見製作團隊精心安排,完全沒有馬虎之感。
這場化學測試不管在票房或口碑上反應不一。成功與否要化學家本人才知道作品是否確切反應自己的想法,反正化學就是要嘗試(Chem is try)嘛﹗
你有壓力 我都有壓力
鬼絲連續看了《三》兩次依然陷入迷惘。究竟《三人行》該以怎樣標準來看呢?虛構與現實的混合?浮誇和切際的角力?
雖然電影都是虛構而成,要不是扯來外星人、緊身衣英雄等奇幻元素的話,電影的基本元素都是建設在真實上才能說服大家。
先說基本元素——配角。沒有配角陪襯的話,電影就缺乏推瀾助湧的借口。也許大家覺得他們在主線並沒有實質作用,其實他們已經發揮發聲筒的功能。除了群戲,《三》明顯有幾位配角是亮眼登場。患精神病的盧海鵬被治愈外傷但不能杜絕精神上生病,以非一般的快樂來面對世界。明明洪天明痊癒了卻懶死不走,在醫院拿著筆記本生活的他逃避了自己生活和責任。王梓軒聽從醫生治療方案,結果卻不如人意。既不積極面對只會終日埋怨。還有悍匪幫(謝天華、黃浩然和施祖男)看似重金又看重情義,鬼絲反而覺得救兄弟不是首要任務,對抗執法機關才是他們的目的。這些角色經歷是否似曾相識呢?對,每天世界都有這些不同版本的人物出現。是否虛構又現實呢?
至於三位主角就是確保故事不偏不倚走在主線上。飾演醫生的趙薇從「我做得到」的過度自信、「我犯錯了嗎」的自我質疑到「我盡力而為」的量力而為。除非她的人格分裂,否則急速轉變性格實在過於牽強(別忘了故事只是發生在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點)。明顯製作團隊對建立專業形象的開場下了不少功夫,她也是唯一被提及生長背景的角色。非香港本土之人卻在香港打拼,又是一名似曾相識的人物吧?
借古天樂的警察角色說明執法人員都有犯錯的時候,尤其是壓力之下更加容易判斷錯誤,分別在即時認錯或是一錯再錯。整部戲他就徘徊在灰色地帶,可惜走出灰色地帶的壓力點既不癢也不痛。
至於鐘漢良明顯高IQ的悍匪定位上就有點浮誇,把知識掛在唇邊的人竟然做出打劫如此勞動犯罪(網絡犯罪不是容易逃脫嗎)。果然是矛盾的角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