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黃秋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黃秋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鬼絲看公仔箱=衝鋒隊怒火街頭X以為你會型好多

bullet  

要是鬼絲推介陳木勝導演電影作品的話,第一部電影名稱浮現在腦海中就是《衝鋒隊怒火街頭》。

雖然當年《衝》票房不高,可是鬼絲覺得絕對是創海遺珠。


其實劉青雲真是很帥


這個簡單貓捉老鼠的犯罪故事,鬼絲欣賞《衝》每一場戲都沒有浪費時間。

除了開段五分鐘說劉青雲是個拳頭先行的警察,也說明吳鎮宇會為劉撐腰的好上司,彼此的革命情感形成劉青雲往後咬住壞人不放的理由。


 bullet1


從重案組調到衝鋒隊去的劉青雲沒有因此滅掉心中的正義之火,和三思而後行的衝鋒小隊成員陳小春有著強烈對比。

加上正義感的李琦虹、期待大干一場的張達明和快要退休的林尚義(阿叔)搞笑元素,單單在衝鋒小隊內哄的戲碼就是好看。


 bullet4  

還有壞人的黃秋生和于榮光無所不用其技去犯罪,在街頭和警察正面衝突、動腦筋去偷東西等等。

性格鮮明的角色們都是各司其職,讓電影劇情湊在一起。


 bullet2

讓鬼絲再次強調這是簡單的犯罪故事,只是陳導演施了神奇魔法。

繁復的剪接讓觀眾感受時日無多的壓迫感,追車時飄移技術變得更帥。

在港片盛行的年代,根本沒有關於海外票房的顧慮。

所以劇情和對白設計都會本地化,特別是衝鋒隊和重案組口角時,陳小春解釋廣東話俗語意義,鬼絲不禁拍掌讚好﹗

難得有八項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只有得到「最佳剪接」實在可惜,只怪遇上強勁文藝片《甜蜜蜜》吧﹗


bullet3


《衝鋒隊怒火街頭》(又名Big Bullet)基本資料
上映年份︰1996
導演︰陳木勝
編劇︰陳木勝、陳淑賢、馬偉豪
主演︰劉青雲,陳小春,黃秋生,于榮光


資料來源︰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鬼絲看公仔箱=放‧逐x不要忽略那個點在劇名的中間

exiled    

多篇網絡文章都說《放‧逐》是《槍火》(按我)的延續,而前者不及後者來得精彩。

《放》的確起用大部份《槍》的演員(不知道是刻意或是巧合?),而且兩部同是涉及大量槍戰場面。不過鬼絲覺得各有各精彩,硬要比較的話只能說兩者的不同之處。

mission2

《放》的主題是兄弟情,即使奉獻生命也要情義永共存。《槍》只是一個上頭派使的任務,若然勢色不對大可轉頭便走,不過會背負背叛之名,同樣招致殺身之禍。當然,以「義氣」之名會死得轟轟烈烈。

兩者槍戰場面同樣可觀,《放》角色們的槍法不講求精準,只要求血花四濺來加強氣氛。《槍》因製作費用問題,必需營造一發都不可浪費的場面,不需要血漿的輔助,跑龍套倒下來就是場面的終結。


一斤義氣值多少錢


如文章標題,《放‧逐》真的有一個「點」在中間,所以電影主題並不是「放逐」,而是「放」與「逐」。但是英文譯名用Exiled一字,意譯只有「流放」並無「追逐」的意思。所以不明白杜琪峰導演在戲名上到底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看完《放》後,鬼絲推斷主題介乎兩者之間。

故事中阿和(張家輝 飾)是被流放之人,不過為了家庭著想,他又重返罪惡之地。

當黑社會老大大飛(任達華 飾)知道曾經效命於自己的阿和回到澳門,他派遺阿火(黃秋生 飾)和阿波(林雪 飾)殺掉阿和。同是大飛手下的阿泰(吳鎮宇 飾)和阿貓(張耀揚 飾)聞訊而至企圖阻止血流事件。

《放》沒有太多解釋於五人為何情如兄弟,只是簡單幾場戲就交待他們的兄弟情感。

阿火和阿波可以不說一句,進門就「呯、呯」幾聲殺掉阿和,阿泰和阿貓也可以置身事外,不為別人闖進危險之地。但當暗殺阿和不果後,五人竟然可以同桌食飯,而且有講有笑。

exiled4

阿和自知大限將至,執行最後一件買賣來確保妻兒的生活費,自以為這是簡簡單單的「殺掉一個人」卻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鬼絲看見大飛的槍一發接著一發地打中受綑的阿和,心想阿和當場暴斃。可是他用意志力撐下去,四人也確保把阿和全屍送返妻兒身邊。

四人被認定背叛大飛,有機會逃走的他們再次來到大飛面前。明知九死一生的他們也豁出去,寧願用過億黃金都要換回阿和妻兒的性命。五人因情義而相聚,也因情義而犧牲性命。義氣能用金錢買回來嗎?


我們都是主角


雖然電影以戲份來評定誰是主角和配角,可是鬼絲覺得《放》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主角。

以張家輝飾演阿和為例,他只是出現在《放》前半部。他像導火線般帶領整部戲的發展,因為他,其餘四人決定完成他的心願而差點賠掉性命。

阿和的死亡並沒有為事情做個完結,四人因他的死亡更加專注向大飛報復。


電影後段,任賢齊出現。他是護送黃金的警察之一,當匪徒出現搶奪黃金,只剩他孤軍作戰,可是他依然不慌不忙叼著香煙,準確地射殺敵人。

在敵眾我寡之下,他已有心理準備面對死亡,他每發一槍彷彿向壞人宣告「我不會妥協」。要是那四人沒有出手相救,恐怕任賢齊已經上天堂了。

短短十多分鐘的戲份,鬼絲不禁覺得他很帥。

exiled5



順其自然會有驚喜出現



《放》後段用擲錢幣來決定四人逃走路線,看來兒戲,實情是導演舖設四人不知該歸何處,貫徹順其自然的「放逐」理念。
讓命運決定自己去向,結果四人遇上得到黃金而一世無憂的機會。驚喜程度足夠嗎?

exiled1

從製作特輯得知《放》幾乎沒有劇本而進行拍攝。即是劇情需要導演忽發奇想甚至演員臨時發揮而成。

讓劇情順其自然地發展是好壞參半的念頭。好的是演員能自由發揮,相反就是劇情發展容易離題,所以導演必需確保劇情連貫及合理。演員不知劇情走向下情緒表現得不對勁,容易出現重拍場面。

另外,《放》出現的危險場面都是由演員真人上陣,例如張家輝被放火一幕、最後九死一生的槍戰也是。

不過在最後九死一生的槍戰裡,經過多次演練及剪接效果,鬼絲看得驚心動魄,也替演員捏一把冷汗。不過槍打出來的煙霧太多,讓人分神。

鬼絲推薦其中四人帶阿和到黑市醫生就醫而遇上對戰一幕,導演善用慢放畫面、全景等鏡頭讓鬼絲清楚知道角色們的動向,而且運用各項道具營造刺激感,讓一鏡到尾的場面顯得特別精彩。



資料來源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鬼絲看公仔箱=無間道x這是一部角色都死光光的電影


internalaffairs  

如果浪漫愛情代表作有荷里活片《鐵達尼號》(Titanic),奇幻片有《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港產警匪片的代表作無疑是《無間道系列》。

就著今天12月12日是《無》第1集在香港上畫的日子(2002年),姑且說說這套電影系列吧﹗

鬼絲只會同意《無》第1集是佳作,其餘兩部曲則是為了票房收入而產生出來。因為《無》第1集可算是電影業的一時佳話,在非典型肺炎流行下(SARS, 維基百科按我)都能創造票房五千萬的成績,令低迷的電影業打下強心針。

所以《無》第2、3集本是借著第1集的「票房保證」光環來衍生而來。既然第1集把劇情重點說破,第2、3集只好把故事支線無限延伸。第2集前傳只能當成點綴,而第3集就後續敍述劉健明的下場。


不能說的秘密


陳永仁(梁朝偉 飾)考入警校卻被革除,後來被黃警司(黃秋生 飾)招攬為臥底,企圖混入黑幫偷取犯罪證據。

劉健明(劉德華 飾)則是黑幫老大韓琛(曾志偉 飾)派到警察部門去的手下,一來目的是打擊敵對勢力範圍來鞏固自己地位,二來劉健明能夠打聽警察消息來減少自己勢力及財力的損失。

 internalaffairs1  

引述陳永仁的經典對白就能形容他的臥底生涯,真是「三年又三年」的臥底日子。他想辦法脫離黑幫勢力,但他已打響知名度,問題是他能全身而退嗎?

internalaffairs2

另一方,韓琛多次提供情報給予劉健明來協助他升官。眼見總督察的官階快要到手時,劉健明才醒覺「做光明正大的人」比較好,收拾韓琛才能保住自己現有的一切。


其中一個角色雖然出場不多,可是他的對白可說是把警匪片的經典場面一語道破。


還記得傻強(杜汶澤 飾)臨死前向陳永仁的忠告嗎?不專心做事而四週張望的人就是警察。諷刺的是,傻強唯一的手下陳永仁正是警察本人。

不過陳永仁在傻強死前都沒有表明身份,這就是生存遊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像是唯一知道陳永仁真正身份的黃警司被殺害那一刻,陳的眼神就是透露「完蛋了﹗」的訊息。陳必須保命來揭穿劉健明的身份。


第23個比利

  
說真的,觀看第1集就好。若然大家覺得壞人劉健明得到好下場而不甘心,姑且看看第3集吧。

不過《無》三部曲必須順序來觀看,否則會對第3集衍生很多疑問。稍一不慎觀眾就像劉健明般精神錯亂,一下子把時間弄得亂糟糟。

所以第3集沒有廁所位時段,原因並不是劇情精彩絕倫到讓人忘記時間,而是觀眾不得不抓住過度活躍的時間點。

第3集雖然是講述陳永仁死後的時間,不過戲內加插許多過去發生的事情。讓陳永仁、黃警司等己死去的角色重活在第3集中。

internalaffairs3

雖然知道劉健明身份的人已經被他滅口,可是他仍然不放心,經常疑神疑鬼而導致精神錯亂。

透過陳永仁接受李醫生(陳慧琳 飾)的心理輔導訴說他擔任十年臥底生涯有多麼的不願意以及事情對錯的掙扎。

看完第3集後,滿意各個角色的下場嗎?所有疑團都解開了嗎?

鬼絲只是覺得楊錦榮(黎明 飾)死得太突然。沈澄(陳道明 飾)的身分始終神秘。除此之外,第3集已經滿足無間道粉絲的慾望。

資料來源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港影=放‧逐x不要忽略那個點在劇名的中間


exiled    

多篇網絡文章都說《放‧逐》是《槍火》(按我)的延續,而前者不及後者來得精彩。

《放》的確起用大部份《槍》的演員(不知道是刻意或是巧合?),而且兩部同是涉及大量槍戰場面。不過鬼絲覺得各有各精彩,硬要比較的話只能說兩者的不同之處。

mission2

《放》的主題是兄弟情,即使奉獻生命也要情義永共存。《槍》只是一個上頭派使的任務,若然勢色不對大可轉頭便走,不過會背負背叛之名,同樣招致殺身之禍。當然,以「義氣」之名會死得轟轟烈烈。

兩者槍戰場面同樣可觀,《放》角色們的槍法不講求精準,只要求血花四濺來加強氣氛。《槍》因製作費用問題,必需營造一發都不可浪費的場面,不需要血漿的輔助,跑龍套倒下來就是場面的終結。


一斤義氣值多少錢


如文章標題,《放‧逐》真的有一個「點」在中間,所以電影主題並不是「放逐」,而是「放」與「逐」。但是英文譯名用Exiled一字,意譯只有「流放」並無「追逐」的意思。所以不明白杜琪峰導演在戲名上到底表達什麼意思。

不過看完《放》後,鬼絲推斷主題介乎兩者之間。

故事中阿和(張家輝 飾)是被流放之人,不過為了家庭著想,他又重返罪惡之地。

當黑社會老大大飛(任達華 飾)知道曾經效命於自己的阿和回到澳門,他派遺阿火(黃秋生 飾)和阿波(林雪 飾)殺掉阿和。同是大飛手下的阿泰(吳鎮宇 飾)和阿貓(張耀揚 飾)聞訊而至企圖阻止血流事件。

《放》沒有太多解釋於五人為何情如兄弟,只是簡單幾場戲就交待他們的兄弟情感。

阿火和阿波可以不說一句,進門就「呯、呯」幾聲殺掉阿和,阿泰和阿貓也可以置身事外,不為別人闖進危險之地。但當暗殺阿和不果後,五人竟然可以同桌食飯,而且有講有笑。

exiled4

阿和自知大限將至,執行最後一件買賣來確保妻兒的生活費,自以為這是簡簡單單的「殺掉一個人」卻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鬼絲看見大飛的槍一發接著一發地打中受綑的阿和,心想阿和當場暴斃。可是他用意志力撐下去,四人也確保把阿和全屍送返妻兒身邊。

四人被認定背叛大飛,有機會逃走的他們再次來到大飛面前。明知九死一生的他們也豁出去,寧願用過億黃金都要換回阿和妻兒的性命。五人因情義而相聚,也因情義而犧牲性命。義氣能用金錢買回來嗎?


我們都是主角


雖然電影以戲份來評定誰是主角和配角,可是鬼絲覺得《放》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主角。

以張家輝飾演阿和為例,他只是出現在《放》前半部。他像導火線般帶領整部戲的發展,因為他,其餘四人決定完成他的心願而差點賠掉性命。

阿和的死亡並沒有為事情做個完結,四人因他的死亡更加專注向大飛報復。

電影後段,任賢齊出現。他是護送黃金的警察之一,當匪徒出現搶奪黃金,只剩他孤軍作戰,可是他依然不慌不忙叼著香煙,準確地射殺敵人。

在敵眾我寡之下,他已有心理準備面對死亡,他每發一槍彷彿向壞人宣告「我不會妥協」。要是那四人沒有出手相救,恐怕任賢齊已經上天堂了。

短短十多分鐘的戲份,鬼絲不禁覺得他很帥。

exiled5


順其自然會有驚喜出現


《放》後段用擲錢幣來決定四人逃走路線,看來兒戲,實情是導演舖設四人不知該歸何處,貫徹順其自然的「放逐」理念。
讓命運決定自己去向,結果四人遇上得到黃金而一世無憂的機會。驚喜程度足夠嗎?

exiled1

從製作特輯得知《放》幾乎沒有劇本而進行拍攝。即是劇情需要導演忽發奇想甚至演員臨時發揮而成。

讓劇情順其自然地發展是好壞參半的念頭。好的是演員能自由發揮,相反就是劇情發展容易離題,所以導演必需確保劇情連貫及合理。演員不知劇情走向下情緒表現得不對勁,容易出現重拍場面。

另外,《放》出現的危險場面都是由演員真人上陣,例如張家輝被放火一幕、最後九死一生的槍戰也是。

不過在最後九死一生的槍戰裡,經過多次演練及剪接效果,鬼絲看得驚心動魄,也替演員捏一把冷汗。不過槍打出來的煙霧太多,讓人分神。

鬼絲推薦其中四人帶阿和到黑市醫生就醫而遇上對戰一幕,導演善用慢放畫面、全景等鏡頭讓鬼絲清楚知道角色們的動向,而且運用各項道具營造刺激感,讓一鏡到尾的場面顯得特別精彩。

資料來源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鬼絲看公仔箱=槍火x我們只不過奉命行事


 mission

不知道《槍火》是否杜琪峯執導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只知道它的槍戰場面是屬於水準之上的作品。

《槍》劇情簡單明暸,反而是槍戰場面和角色互動為電影加分不少。

劇情上大致分了兩個部份,首先是黑社會的暗殺遊戲,老大文哥(高雄 飾)被暗殺後死裡逃生,弟弟阿南(任達華 飾)找來五個來自不同背景、經驗豐富的黑社會人士充當老大的貼身保鏢。

冷靜的攻守戰

《槍》令鬼絲印象深刻的是商場裏的槍戰。鬼絲看這場面時不禁為保鏢們流汗,在扶手電梯上五人均洞悉殺手的埋伏,阿鬼(黃秋生 飾)首先保護老大然後拔槍迎擊。

前鋒阿來(吳鎮宇 飾)一眼關七,兇狠的眼神彷彿有東西在他眼前移動都要把它射殺成蜜蜂窩,令躲在柱子後的殺手不敢貿然正面交鋒。

幸好Mike(張耀揚 飾)在後面掩護,他不慌不忙的槍法準確地擊退殺手的進攻。

mission1

各人見慣大場面,表情沒有一絲驚慌,各自有負責的崗位。他們在適當時機從容地發動攻勢,一顆子彈都沒有浪費。最後在一攻一守的策略下成功護送老大離開。

《槍》沒有宣染大量血腥鏡頭,適時沒有背景音樂讓清晰的槍聲更加震憾,不依靠亂槍掃射只有角色們的眼神足以製造和敵人角力的緊張氣氛。

經過多次的埋伏,鬼絲對五人找到主謀一點都不意外,同時覺得劇情有理所當然之感。如果兇手是社團第二把交椅阿南,營造捉賊喊賊的效果會更加完美。

紅顏帶來殺身之禍

解決暗殺事件後,阿南發現保鏢們之一阿信(呂頌賢 飾)和文哥妻子有染,命令阿鬼滅口。本來解散又再次聚頭的五人氣氛更加熾熱。

這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因為電影前段阿來載過嫂子回家後,氣匆匆地命令阿信當她的司機。本來鬼絲以為阿來因為在街頭遇上警察的冷言冷語導致他反感,原來這是伏筆。

阿來後來把嫂子主動勾引的事情曝光,這也解釋他忽然提出換人的原因。可惜年少的阿信受不住誘惑而招來殺身之禍。

 mission2
  
電影前、後段形成強烈對比,前段因為老大有事而組成保鏢團,五人只是公事公辦。後段因為不打不相識的兄弟有難,五人不得不在友情和命令之間作選擇。

最後,猜猜結局會否以槍戰作結呢?

資料來源